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教学工作 >> 日常教学 >> 正文

广编专业邓志文教授公开课:以幽默语言解码电视语言艺术,引领专业教学新风尚

[发表时间]:2025-11-05 [浏览次数]:

11月5日,揽胜楼教室305座无虚席,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在此举行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邓志文教授以《播音语言的组成》为题,通过幽默的语言、丰富的案例和充分的互动,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专业与趣味并重的视听盛宴。

如果播音是声音的盛宴,那么解说词就是这桌宴席的菜单邓志文教授以热播纪录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片段开场,现场播放了一段美食解说词,并调侃道:“这段解说词不仅让人流口水,更让观众记住了‘酸菜鱼’的江湖地位——这就是解说词的魅力!”轻松幽默的开场瞬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,课堂气氛迅速升温。

邓志文教授将解说词比作播音作品的“灵魂”,系统讲解了其概念、作用与类型。他结合经典案例,将抽象理论具象化:用《动物世界》赵忠祥的解说词“春天来了,万物复苏”为例,说明解说词如何通过语言构建画面感;以《新闻联播》中“我国首条智能高铁开通”的报道为例,强调解说词在信息传递中的“桥梁”功能;从纪录片解说词、广告解说词到体育赛事解说词,通过对比《航拍中国》与世界杯解说风格的差异,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下的语言特点。

课后,参与观摩的编导专业教师纷纷点赞。张莹老师表示:“邓教授将专业理论与生活案例结合,既幽默又深刻,这种‘接地气’的教学方式值得学习。”陈静则提到:“课堂互动设计巧妙,真正实现了‘以学生为中心’的教学理念。”

这场公开课,不仅是邓志文教授教学风格的生动展现,更是广播电视编导教师在专业教学领域的一次创新实践。通过幽默的语言、丰富的案例和充分的互动,邓教授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播音语言的核心知识,更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的热爱与探索精神。

在传媒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,广播电视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更高的要求。邓志文教授的公开课,为学院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:以学生为中心,以兴趣为导向,将专业理论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,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传媒人才。


(文字来源:周菡  审核:谭辉煌  终审:郭彧)